在卓尼县洮河沿岸的半农半牧区及农区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,虽有自由结合的习惯,但仍旧实行着"父母之命、媒约之言"的古制。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,愿为儿子娶来作妻时,便请一个女媒人,向女家父母去探询,女家若赞成,便再请正式男媒拿着一铜壹酒,壶颈系一条"哈达"(有些地方系红布带,有吉祥之意)去说媒。酒多为青稞酒,以此为"透话"礼。媒人回男家复命时,女家给媒人一支箭,名曰"女儿箭"带回去,表示乐意结亲之意,自此成为姻亲,完成了订亲或订婚程序。自订婚后,男方家每年须向女家送礼两次(正月、八月十五),直至结婚后为止。送的礼物第一年每次十二个馍,一瓶酒,俗名为送酒。以后馍馍减去两个,酒相同。需要商议迎娶事宜时,媒人亲自去送礼。
婚礼中男方宾客云集,炕头端坐"沙尼"(亲房)中德高望众的老者,负责婚礼总管。担负演唱婚礼歌的"官兴"也守候在堂屋门口,帝边桌上摆着抹有三点酥油和担着柏香技的碗。当"尚欧"们拥着新娘来到大门外时,男方的四位娘娘(姑妈)手捧酒碗,向"尚欧"们祝福道安。"尚欧"们则用中指蘸酒三下,弹向空中。这时"阿巴苯本"(苯教僧人)口念咒语,送出"祀食",婆婆手执铁勺,里面放几个烧红了的鹅卵石,浇上食醋,随着升腾的雾气 lv官網,环绕送亲的人群左右各转三下,弃于水洞,意即送走晦气,后才将新娘拥入大门行大礼。所有送亲的"尚欧"则成为新婚宴席中至高无上的贵宾。入席后每人面前各摆一只抹有三片酥酒的酒碗,象征吉祥。"官兴"手执酒碗,向宾客们致以热情的祝婚词后,双方即开始边吃边唱"善巴",4名女客边唱边舞"阿迦",直至婚礼结束。吃过"起脚面"(婚礼结束前娘家人吃的长面条),男方须赠每位"尚欧"一盘蒸馍,一块猪肉肋条,肩搭一条哈达后,尚欧们才护拥新娘乘马返回娘家,遵循新娘"不落夫家"的古风遗俗。十天半月甚至半年后,娘家父母重新将新娘送来,夫妻才得以洞房花烛,过上甜蜜生活。